long8-龙8(中国)唯一官方网站

企业文化  /  ENTERPRISE CULTURE
您所在的位置> 首页> 主页 > 企业文化 > 百花园 > 文学欣赏 >
张剑锋:傲 骨——《五更转曲》读后感
来源: 龙8集团

初看《五更转曲》这题目只是一掠而过,主观臆断此文无外乎是煽情小品罢了。某日细观,寥寥数百字却把人们带到了三百多年前,那场腥风血雨、气壮山河的朝代更迭之战……

明末清初南国小城江阴鏖战数月有余,前任典史(县级小吏)阎应元以区区江阴一县之力,奋勇抗击清军精骑24万余众,苦撑八十一天,最后终因内无粮草外无援兵而城破殉国。

颇具讽刺意味的是,率重兵攻城的正是降清大将刘良佐(曾被前明封为“广昌伯”),他力劝阎应元像他一样归降,却换来其怒斥:“有降将军,无降典史。”其浩然正气的傲骨,使敌胆寒令人钦佩!

此文《五更转曲》正是血战将至尾声之际发生的故事。此时困城七十余日已至中秋,江阴城内酒香四溢、歌舞笙箫不绝于耳。

原来于恶战间隙,稍事喘息之余的江阴百姓,便于这月满之夜,吟唱起本城才子即兴写就的乐府格调《五更转曲》,应时应景悲怆高亢。众人皆知孤城沦陷只在须臾,恪守故土与其说是徒劳之举,不如称之为傲骨使然。

于是乎这中秋一醉,便更多了风萧萧兮壮士悲歌的气魄!

连续多日江阴百姓奏乐鸣唱,丝竹弦琴相和相应,一曲乐府(《五更转曲》)很快就家喻户晓尽人皆知了。在这危难时刻,人们的心被这悠扬的歌声所打动,同样将誓死捍卫忠节的决心融入这全城的大合唱之中,直至深夜……

这更像一场誓师大会,一个难得的将所有江阴百姓的心凝聚在一起,形成一个势如破竹、无坚不摧的合动力的契机。

典史阎应元携酒带肉至四城门劳军,鼓励众将士再引吭畅饮一夜!一时间,满满的正能量如同打气般鼓进每个坚韧的守城者的心。城墙之上垛口之后,歌声似阵阵秋风荡漾其间、充斥其里;如嘉年华巡游般,江阴百姓皆出门边行边奏、歌之蹈之。这是决战前的情绪释放,这是视死如归的英雄豪迈,这是奋勇杀敌的男儿血性,这是宁死不屈的铮铮铁骨。

彻夜的江阴版“中秋晚会”声传数里绕梁不绝,不明其究的清军统帅步出营帐,望着虽历经战火,但仍灯火通明而非死寂的江南小城,对着皎洁的中秋之月,近乎绝望地慨叹道:“汉人之心如此!”

绝望的原因是他们深知,这样一座坚城之民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投降的,浩然傲骨从来就无品阶之分,将军可无百姓亦有;而《五更转曲》又哪里仅是乐府那么轻松简单,这明明是誓死御敌、决战到底的铿锵檄文。

这是怎样的一种大无畏精神呀,于绝境中舍小生而求大义,这大义是忠于国家、忠于民族、忠于故土。贪生之辈可以用变节投降来换取苟且偷生的机会,谄媚之骨注定他们不会昂首于人前;而如阎典史这般傲骨之人,虽激战数月终不降清,城破被俘后刺穿胫骨也不屈膝,慷慨赴死。

这样一组数据赫然于眼前:围城24万清军中,攻城亡者6万,巷战死者7千;城中死者5、6万。小城江阴尸横盈巷,无一降者。

观于此我不禁潸然泪下,为先贤的傲骨所动容。

同样被感动的还有清代史家诗人赵翼,面对阎应元的画像,发出“何哉节烈奇男子,乃出区区一典史”的感叹。阎应元乃忠节之士:头可断膝不弯。正是有如此傲骨的人,才使华夏民族的精神血脉一代代地传承下去。时至今日,仍有这样不轻易屈膝之人,成就了中国人的浩然之气,精神不灭傲骨长存!

(海河乳业  张剑锋)

 

友情链接: